雨雲逃離計畫|我與 Nikon Z 7II 的冬季大逃亡
作者:WICKED RICKY 黃盈碩
除濕機氣喘如牛地運轉,北台灣冬天的日常。連日的陰雨,已經令人遺忘太陽的形狀。以捕魚曬網的節奏來說,這幾乎算是攝影人「曬網」的日子,尤其是好一陣子「天無三日晴」的北台灣。或許有雲海、燈會、還有煙火等題材,不過雨季總是為風景下了些限制與變數。

2020 彷彿大家急欲闔上的一頁。一整年的壓力、鬱悶,令人迫不及待想結束這個篇章。原訂的出國旅遊行程,如今不知該延到何年何月。僅能慶幸台灣整體的疫情尚且能控制,大家緊繃,但還算平安。沒辦法到處跑,今年成了最適合熟悉器材與練功的一年。

還算值得開心的是,我總算在年底集滿了 Z 系統大三元的最後一枚:超廣角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。更要感謝國祥的支持與邀約,有幸拿到剛上市的 Z 系統高階機身二代目:Z 7II 進行測試。

外觀方面,Z 7II 與前一代機身差異不大,用戶不用擔心防潮箱被「人口普查」時會被識破。細心的玩家還是可以從小地方可以辨識,除了機身右下方的型號銘板可以辨識之外,還可從機身艦部觀察,Z 7II 艦部上緣多了一個倒角的設計。
兩代機身厚度差了 2mm,一般握持完全感受不出差異。甚至連我原本 Z7 使用的 Smallrig L 型底板也可以直接沿用,算是省了一筆。L 型底板一直常駐我機身下方,主要是為了垂直構圖上腳架的便利性,另外一方面我也喜歡延伸出來的握持感。

不過玩水攝的朋友第一時間就帶著他 Z7 / Z6 的那款防水殼來「試穿」,就這麼些微的差異,Z 7II 不適用於他現行的 Z7 / Z6 防水殼。當然防水殼品牌多,我也沒有接觸水攝,只能請考量從 Z7 / Z6 升級 Z 7II 的朋友,要先確認一下自己原有的防水殼是否能通用。
Z 7II 具備雙卡槽,同時有 CFexpress / XQD 與 SD / SDHC / SDXC,對於婚攝、活動攝影這種只有一次機會的專業用戶來說,是一個重要的選購指標。而對於原有 DSLR 用戶來說,SD 卡可以沿用也算是一大福音。

這次搭配的新改款電池 EN-EL15c(2280mAh,顏色較深的那一枚),就原廠數據來說,Z 7II 搭配 EN-EL15c,使用電子觀景窗拍攝張數為:360 張,而使用螢幕則為:420 張。對照當初 Z7 搭配 EN-EL15b(1900mAh)的數據,電子觀景窗:330張,螢幕:400張,拍攝續航力有所進步。(以上為原廠依據 CIPA 的標準規範下的測試數據)

像我在拍攝魚鷹、追焦連拍的時候,張數明顯比官方數據多出許多,只能說是測試的環境不同,搭配運用連拍、對焦、觀景窗等等都會影響續航力長短。每次的情境不同,我也就不特別紀錄我一顆電池可以拍幾張。
同場加映為了迎娶 14-24mm F2.8,一併陪嫁的濾鏡組 HIGRACE Z100 系統。這個系統的好處是可以直接透過套筒搭配支架,可以連結 100 系統的濾鏡,除了可使用 ND 或漸層濾鏡,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可以安裝 CPL。CPL 對於拍攝水面倒影等題材非常關鍵,這也是後製無法取代的效果。能夠有完整濾鏡配套的廣角鏡頭,我覺得才是令人放心的風景器材。
如果想要單純上圓形濾鏡,得選用這顆鏡頭附的兩顆遮光罩中,較大的「蓮花」,可以安裝直徑 112mm 的圓形濾鏡,各家濾鏡品牌已陸陸續續開出 112mm 規格的產品。目前我知道台灣 STC 的配套是跟國祥搭配販售的,意思是買公司貨才有機會選購 STC 的濾鏡組。畢竟廣角鏡選購的時候,除了鏡頭本身,濾鏡組配套也最好一併考慮,心動的玩家最好評估一下自己拍攝的需求來做選擇。

言歸正傳,美中不足的是連續的陰雨,對於剛拿到熱騰騰的 Z 7II 的我,就像是收到聖誕禮物,卻遲遲不能拆禮物的小朋友。煎熬與折磨可想而知。於是我開始擬訂逃亡計畫:逃離雨雲的計畫!

「刺激一九九五」的安迪,為了他周詳的逃亡計畫準備了小石鑿。大雨也彷彿把我困在囚室,我尚且自比安迪。當然,我比他幸運得多,不過認識一下新款的「小石鑿」總不礙事。琢磨著有意思的室內拍攝環境,那個階梯狀的圖書館浮現在我腦海。

於是整個「雨雲逃離計畫」擬定,戰略如下:
第一章:Z 7II 基本體檢(達賢圖書館,寬容度與 ISO 測試)
第二章:900 秒的延長快門(大崙山)
第三章:動態試手(蜂鷹、魚鷹、滑板、越野單車)
第四章:風景試手(高雄港、陽明山、太平山)
總結:Nikon 給 F 接環用戶的情書

「雨雲逃離計畫」第一章:Z 7II 基本體檢

Z 7II 與 Z7 使用相同的感光元件,處理器則多了一顆,很好奇運算能力提昇,會對性能有何助益。我最關心的是寬容度與 ISO 表現,於是正式啟動「雨雲逃離計畫」前,我稍微找個室內空間來對照一下兩者的表現。
〈書香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內部開闊的天井設計、階梯狀的閱覽區與藏書櫃位,空間的變化不管是廣角全包,或是中長焦段的特寫小品,都很有發揮的空間。政大達賢圖書館是最佳的室內棚拍場所(誤)。

防疫期間,校方仍開放有限人數的校外人士換證進場,使用器材拍攝,記得得跟櫃台填寫拍攝的申請書。進入這樣的空間,我不斷告誡自己要更謹慎,採用靜音快門,不擋住動線。這樣未來才有機會繼續在這樣的環境取材。

我用 Z7、Z 7II雙機做對照,同樣搭配 NIKKOR Z 85mm f/1.8 S,特寫圖書館局部。分別拍攝 -5EV 曝光直至 5EV 曝光下的照片,以及從 ISO100 直至 ISO25600 作兩組對照。

Z 7II vs Z7 寬容度與 ISO

寬容度方面,過曝高光部分本來能拉回的程度就有限。取 -5EV 拉亮 5EV,原曝光參數為 ISO 80、F6.3、1/80s。
〈Z 7II 寬容度 -5EV 拉亮〉 NIKKOR Z 85mm f/1.8 S
〈Z7 寬容度 -5EV 拉亮〉 NIKKOR Z 85mm f/1.8 S
針對畫面中「消防栓」範圍,放大七倍後,可以看出在 -5EV 拉亮的畫質,Z7 的畫面顆粒感較重。風景拍攝偶爾要從 RAW 檔單張暗部拉亮,原本 Z7 的效果就還不錯,看來 Z 7II 的寬容度方面又有進步。
〈Z 7II 寬容度 -5EV 拉亮局部〉 NIKKOR Z 85mm f/1.8 S
〈Z7 寬容度 -5EV 拉亮局部〉NIKKOR Z 85mm f/1.8 S
在這個場景裡頭的 +5EV、+4EV,亮部已經沒什麼細節,我選出 +3EV 來壓暗三個 EV 當作對照的基準。
〈Z 7II 寬容度 +3EV 拉暗〉NIKKOR Z 85mm f/1.8 S
〈Z7 寬容度 +3EV 拉暗〉NIKKOR Z 85mm f/1.8 S
一樣以「消防栓」放大七倍,+3EV 的畫面拉暗後,個人就覺得畫質沒有明顯差異。所以我心裡有個底,運用 Z 7II 我可以在暗部再稍微踩線。
〈Z 7II 寬容度 +3EV 拉暗局部〉NIKKOR Z 85mm f/1.8 S
〈Z7寬容度+3EV拉暗局部〉 NIKKOR Z 85mm f/1.8 S
ISO 的部分,我個人習慣的最大限度是 ISO 1600,如果配套條件許可,我會盡量讓 ISO 低於這個值。(當然這個接受度是個人主觀的認定與與對話質的要求,並不代表這台機身的可用 ISO 只到 ISO 1600),所以先以 ISO 1600 做確認,然後又比了幾階 ISO。發現兩台機身在 ISO 雜訊程度大致是一樣的,所以就放個 ISO 1600 的圖片與局部放大做為參考。
〈Z 7II:ISO 1600〉NIKKOR Z 85mm f/1.8 S
〈Z7:ISO 1600〉NIKKOR Z 85mm f/1.8 S
〈Z 7II:ISO 1600局部〉NIKKOR Z 85mm f/1.8 S
〈Z7:ISO 1600局部〉NIKKOR Z 85mm f/1.8 S
因此以機身「體質」上來說,寬容度暗部資訊稍有提升,ISO 的表現則無明顯差異。大致了解機身性能後,就可以好好地「操練」了!
〈書香〉Z 7II + Nikon PC NIKKOR 19mm f/4E ED
在滿滿開架文獻、圖書的場景,怎能不玩一下廣角移軸呢?!除了用 Shift 功能來修正透視的變形,又再用 Tilt 功能來表現小人國模型的感覺。
〈無限迴廊〉Z 7II + NIKKOR Z 24-70mm f/2.8 S
這是我在館內最喜愛的一隅,可以橫跨四個樓層、三組階梯,在空間與透視上有多豐富的層次。
〈Dance Dance Revolution 步道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戶外細雨不斷,潮濕的石面步道,映著燈光成了一片壯觀的 Dance Dance Revolution 踏板。

「雨雲逃離計畫」第二章:900 秒的延長快門

「延長快門速度範圍」是我非常關心的新功能,Z 7II / Z 6II 才開始導入,快門速度可以從原本的 30 秒延長到 900 秒。對於長曝的使用者來說相當地方便。

再見了,快門線!
攝影人的莫非定律:「凡是沒帶到的鏡頭 / 器材,往往就會用到。」
風景拍攝器材,認真投資的話也不少,但林林總總的家當要出門,偶爾漏東漏西。我最常忘記的其中一樣,便是快門線。真的得用上的時候,就得用快門的 TIME 功能,按一次快門開始,時間到了再按一次快門結束。這段期間往往就得用著手機倒數,鈴響再趕快收快門。如今 Z 7II 新加入了「延長快門速度」的功能,某種程度減少了快門線攜帶的必要。

「延長快門速度」功能預設是關閉的,需要的用戶得進到「d拍攝/顯示」目錄下的「*d6延長快門速度範圍(M)」,開啟該功能。原本快門時間從 30”,再延長就變為 Bulb>Time。開啟後,從 30”繼續延長,你會依序看到:

60”>90”>120”>180”>240”>300”>480”>600”>720”>900”

有了這個功能,需要長曝時,我習慣把快門釋放模式調整為「2s自拍」,讓它按下快門鍵後兩秒啟動快門,避免我按快門手震,然後就可以悠哉地等它拍攝。(過程中可以從機頂的小螢幕看秒數倒數)

〈大崙山琉璃〉Z 7II + NIKKOR Z 24-70mm f/2.8 S
看了看氣象,逃亡計畫的第一站,我前往大崙山。果然這段日子的雨雲都在北部,到了中部能見度就開了,這兩天剛好還遇上雙子座流星雨,雖然前往大崙山這天不是極大期,偶爾還是能見幾枚流星劃過。所以等著相機長曝的同時,我與友人並沒有閒著,一邊等著天上的流星,一邊大喊「很多錢!鏡頭!」許願!
〈大崙山星軌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。f/2.8、900s、ISO 400
對著大崙山的觀霧亭,我馬上貪心的把快門轉為 900”,想要實測這新功能。
這才曝了一張 f/2.8、900”、ISO 400,雲就逐漸蓋了上來,可惜沒能繼續拍攝周日運動。當然,拍攝環境如果不時有車燈或其他干擾,快門時間也不需要拉這麼長,以免一個閃失,就出現長達十五分鐘的「斷軌」。

組合連續技!!!

倒是有一個有意思的連續技,拍攝星軌時可以好好運用。那就是「延長快門速度範圍」、「間隔定時拍攝」兩功能合併使用,假設快門預先設定好為 180”,Z 7II 機身內的「間隔定時拍攝」功能,可以持續縮時拍攝,這個功能對於拍攝星軌,甚至是之後螢火蟲季等都很好用。

有一個小小的眉角要提醒,使用「延長快門速度範圍」與「間隔定時拍攝」連續技的時候,間隔的拍攝時間最短請務必設定為 1”。雖然間隔時間最短可以設定為 0.5”,但這是支援短秒數的縮時連拍。
〈大崙山觀霧亭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這天我跟朋友都剛拿到熱騰騰的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,好奇心驅使,我們 Z7 與 Z 7II 並排上腳架,同時各配一顆 14-24mm f/2.8,想看看兩台在參數一致的情況下,表現有什麼差異。
畫面可見觀霧亭右側,有個點光源,在現場昏暗的情況下,那個光源算是最容易對焦的區域。我選用點對焦,直接框住了那個小亮點自動對焦,Z 7II 很輕鬆的合焦,顯示綠色框框,Z7 有點辛苦的拉了拉風箱,然後依舊無法合焦,顯示紅色框框。當然,這也可以透過手動對焦來克服。不過這個情境,讓我明顯體驗 Z 7II 在對焦性能上的提升。
圖片是手機翻拍,左圖為 Z7,右圖為 Z 7II 順利合焦的顯示綠色框框。
「延長快門速度範圍」、「間隔定時拍攝」的連續技,還有對焦性能的提升,我覺得對風景攝影來說是關鍵的性能。我已經可以想像連續技運用在星軌、車軌、螢火蟲季的拍攝,可以如何搭配運用。看著我不久前剛買的快門線,我想它又可以繼續安穩的歇著。

「雨雲逃離計畫」第三章:動態試手

我屬於「雜食性」的玩家,也期許自己的拍攝題材多元、豐富。所以拿到了 Z 7II,這些追著東西題材也想試試,尤其是現在有了原生的中長焦鏡頭 NIKKOR Z 70-200mm f/2.8 VR S,還有 Z TELECONVERTER TC-2.0x 增距鏡。再怎麼說我也有了 Z 原生卡口的 400mm 焦段,就算 Z 接環的 200-600 焦段還要等,我也可以先用 400mm 加減打鳥。

魚鷹、蜂鷹篇

這次 Z 7II 的選單,增加了幾種對焦模式,其中一個是動物眼部對焦,不過這個模式對於貓科、犬科的臉才有效,對於鳥類或是其他物種,並沒有支援。即便如此,原定就要去拍魚鷹、蜂鷹的我,還是堅持要拿著新機去玩一下。

C-AF 的追蹤,可以感覺到 Z 7II 明顯比前一代黏。但不管是 Z7 或是 Z 7II,都不足以在對焦上與 D850 齊頭,甚至是 APS-C 的 D500。當然這本來也就不是 Z7 的定位與強項,不過用些拍攝技巧,仍然可以克服。我期待接下來的對焦性能旗艦機種,搭配後續的 Z 接環 200-600mm 變焦鏡,屆時我就補滿所需要的全焦段,目前仍不滿足的鳥類、衝浪等長焦題材,也能夠再一次補考。
〈魚鷹〉Z 7II + NIKKOR Z 70-200mm f/2.8 S + Z TELECONVERTER TC-2.0x
〈取餐完畢〉Z 7II + NIKKOR Z 70-200mm f/2.8 S + Z TELECONVERTER TC-2.0x
〈魚鷹〉Z 7II + NIKKOR Z 70-200mm f/2.8S + Z TELECONVERTER TC-2.0x
相較於魚鷹,蜂鷹在羽色、眼睛虹膜的顏色更有多樣性,實地拍攝的情況,400mm 端剛好,可以輕鬆框住蜂鷹展翅的動作,如有需要,稍微局部裁切,以 Z 7II 高達 4570 萬畫素來說,幫鳥兒框個大頭照,大圖輸出解析度都還很足夠。
〈蜂鷹〉Z 7II + NIKKOR Z 70-200mm f/2.8 S + Z TELECONVERTER TC-2.0x
〈蜂鷹〉Z 7II + NIKKOR Z 70-200mm f/2.8 S + Z TELECONVERTER TC-2.0x
〈蜂鷹〉Z 7II + NIKKOR Z 70-200mm f/2.8 S + Z TELECONVERTER TC-2.0x
〈蜂鷹〉Z 7II + NIKKOR Z 70-200mm f/2.8S + Z TELECONVERTER TC-2.0x
〈蜂鷹〉Z 7II + NIKKOR Z 70-200mm f/2.8 S + Z TELECONVERTER TC-2.0x
〈漢堡神偷〉Z 7II + NIKKOR Z 70-200mm f/2.8 S + Z TELECONVERTER TC-2.0x

極限運動篇

北部依然天氣不怎麼樣,我依循著逃亡計畫,繼續往南部躲,這天我來到了高雄技擊館。長焦段追極限運動很過癮,但是如果有機會,在安全的範圍內,一定要試試用超廣角來製造張力。

技擊館前廣場上,看到年輕人在練滑板,對方同意拍攝,還為我與朋友們展現本事,我在了解他行進的動線後,用新入手的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 慢慢地逼近他飛躍的位置。斜射的陽光很給力,彷彿我預先布好的投射燈。這時候我相機已經完全貼在地上,靠著 Z 7II 的翻轉螢幕看整個構圖,有沒有包到我想要的「超越自己」!也正是這樣的低角度,才發現了滑板上的東尼史塔克,難怪這年輕人可以飛得這麼高!
〈超越自己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〈影子舞龍〉Z 7II + NIKKOR Z 70-200mm f/2.8 S
偷渡一張非動態題材,純粹是在運動場上發現了正在舞龍的影子。
周末回高雄的隔天,朋友帶我去拍攝越野單車,他說在社群上約好了一些車友,讓我有機會見識一下這項極限運動。來到了高雄大坪頂越野場,在簡易的休息區看到的是一群外國朋友,我這才知道原來朋友約的車友是一群在台工作的菲律賓朋友。

我們整理著攝影器材,這時我聽到一位菲律賓的車友叫我:「老闆!」要遞一瓶礦泉水給我,我不確定我有沒有聽錯,只是客氣婉拒表示我剛好有帶水。

第二次,他又叫了我一次,這次我很清楚他叫我:「老闆!」(中文)

我很不好意思的回答:「不要叫我老闆啦!」

他笑一笑說:「那叫朋友?」看來台灣工作一陣子,他們的中文也還行。

我答:「對!叫朋友!」於是他招呼我上前。

原來抵達的時候接近中午,他們正在準備當天的伙食,只見一張長長的香蕉葉橫跨在桌上,一個鐵鍋剛煮好的白飯直接倒上去,像個雪白的蛋糕,點綴著番茄與芭樂的切片,白飯蛋糕旁有兩條紅燒好的吳郭魚,還有一鍋熱湯。這些外國朋友盛情邀約我們一起用餐,我笑答:「早知道有這些,我們剛剛就不會買麥當勞了。」(便利超商跟速食店真的是衝景人的好朋友)

吃飽後,重裝上陣,我們這才見識到他們的實力。敢跳、敢秀,技術也相當卓越。第一次到現場,不知道他們要騎哪條線、會做什麼動作,讓我鏡頭焦段換過來又換過去,現場又飛沙走石的,機身早已滿是沙塵,在那樣的環境換鏡頭,入塵的壓力有點大。
〈越野單車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看著他們跳了幾輪後,我又選擇了廣角鏡,壓在地上來拍架車飛越的姿態。我原本以為在這裡使用率最高的是 70-200mm,沒想到最後我幾乎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 用到底。

不久後來了幾位年輕弟弟,也是帥氣的敢跳敢秀,我還用了慢動作錄了一段從高處跳台出發的影片。

車友們之間也是有默契的,即便國籍、語言不同,幾位台灣的年輕人與菲律賓的朋友之間也能夠交流,也能相互招呼誰要出發、車道是否淨空等等。跟攝影人一樣,可以素未謀面,卻因為共通的興趣馬上交流、熟稔。
〈越野單車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〈越野單車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〈越野單車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這一天我見識到精湛的技巧,也見證了背後的代價。一個年輕人在嘗試新的跳躍路線,落地重摔。所有人都湊過來幫忙,我撥打了救護車,這才發現我連怎麼描述這個地點都不知道。所幸應該沒什麼大礙,年輕人還能自行走上救護車。我這才知道,這是越野場今天第二台救護車,在我們抵達以前,已經有另一位年輕人因為手臂骨折送醫。當天的拍攝,帶著點遺憾,在這樣的事件下告一段落。

我相信追求極限運動的朋友,也都不斷在挑戰自己的底線,不斷嘗試;就像攝影人也努力想拍出沒人拍到的景色,有時候也會在一些危險的地方取景。都是成年人了,各自有自己的取捨,只能夠靠著鍛鍊自己的體能與反應,在面對各種變數的時候,求全身而退。(雖然我知道多數的人跌倒,會本能的先救相機XD)

「雨雲逃離計畫」第四章:風景試手

  • 高雄一百周年試燈
既然都來到南部,高雄一百周年活動大鳴大放,總是想躬逢其盛。我雖然沒能在跨年期間展演拍攝,卻幸運的在試燈階段一睹港區的風采,且站在正式活動開始時,不對外開放的高處。加上試燈的時間較晚,碼頭岸邊人少,容易處理成這樣「走光」的場景。
〈高雄藍調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這天幸運撿到了一點藍調,不過等了好一會,發現跟前一天試燈的時間不一樣。原來測試的階段,每天要測試的東西不盡相同,沒有固定的時間表,一切都很難說,所以身邊不少一起撲空、等不到燈光的攝影人。只好收拾器材離開。

附近用完晚餐後,遠遠看到燈光掃動,不知道它幾點會熄燈,於是又趕忙奔向定點再拚一下。這個區域旁邊有輕軌經過,千萬不要為了衝景就不看車輛直衝,務必確認沒有輕軌列車經過,再跨越平交道。美景可以錯過,留得青山在才能繼續拍。(雖然沒有跨越,但被後方經過列車的氣流嚇一跳餘悸猶存XD)

多了幾道燈光打天空,畫面變得比較完整。即便沒機會拍到無人機的隊伍,我仍滿喜歡這個位置與構圖,可以涵蓋海洋音樂中心與光榮碼頭,並且延伸到面前下方的步道。也算是一解我無法在跨年連假前往高雄拍攝的遺憾。

〈高雄港區試燈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  • 琉璃陽明山
回到了台北後,總憶起南台灣的晴朗。但北部豐沛的水氣,日夜溫差,確實成了醞釀了另一種題材的舞台。每天關注的天氣,我也選了兩個下了班的夜,拎了器材直奔台北人最愛的山崗—陽明山。

天空高清的時候,遠眺馬槽橋的空間感,視覺開闊非凡。雲氣捲來後更為夢幻。我喜歡這張橋梁仍清楚,背景朦朧的反差。山谷間的馬槽溪,暗部稍微拉亮,還能看到裊裊白煙,原來是馬槽溪是溫泉溪的緣故!
〈陽明山馬槽橋〉Z 7II + NIKKOR Z 24-70mm f/2.8 S
我處理這張照片的時候,問一旁嬉戲的兒子小小貓:「你覺得這張圖好看嗎?」

五歲的他童言童語回答我:「我看起來這樣,就像我躺在棉花糖上面,就像我躺在白雲。」

他對於我拍的照片不吝肯定,也是我拍攝的莫大動力。我一直最想與他分享各種特別的畫面,希望有一天我們父子倆能一起衝景。

文化大學在雲海裡,像是迷霧中的城堡。這邊的燈光顏色多元,攝友們說是店家五顏六色的招牌,點亮了迷離的雲彩,讓顏色更為繽紛。大家還笑稱那紫色的光,八成是某個檳榔攤。不過回到家放大一看,那紫色也許是校園內某個聖誕節的造景燈飾吧?
〈浪濤文化〉Z 7II + NIKKOR Z 70-200mm f/2.8 S
〈文化琉璃〉Z 7II + NIKKOR Z 70-200mm f/2.8 S
  • 太平山
這一個周末,我那觀天象的攝友鐵口直斷,認為這天去太平山,早上會高清,下午會起霧,我們可以兩種情境,一次滿足!我久仰見晴古道之名,早就想要見識見識,果然上午好天氣,連樹梢都讓我們拍到髮絲光。
〈髮絲光〉Z 7II + NIKKOR Z 24-70mm f/2.8 S
〈碰碰車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〈碰碰車〉Z 7II + NIKKOR Z 24-70mm f/2.8 S
搭乘碰碰車前往茂興車站,兩段步道的林相優美,挺拔的紅檜、扁柏、柳杉林的人工林間,可見到早期伐木留下來的樹根,上頭已鋪著蕨類織成的毛毯。豔陽透過樹梢出現了美麗的光斑。然而我這才發現,肉眼所見的斑爛之美,框景時如何有重心不顯雜亂,又是門值得研究的學問。為了收納各種樹型與體態,最後幾乎 14-24mm 一鏡到底。

其中,有個舊樹根與新樹組成的畫面,讓我想起了奇幻故事裡的王座,上頭鋪滿了綠色蕨類的毯子,前面的樹根像是登上寶座的台階,也許滿適合當托爾金筆下的精靈王瑟蘭督伊的王座。
〈王座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〈以管窺天〉Z7 II + Nikon Nikkor 14-24mm f/2.8S
果然下午的見晴古道漫起雲霧來,山裡起了霧,最適合形容這片森林的詞,從「生機」轉變為「靈性」,真的成了托爾金筆下的幽暗密林,多了份神祕感。有限的能見度讓畫面更有層次,又為光源增添柔光效果。
〈見晴一隅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〈朦朧見晴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試著尋找一個拍攝見晴古道的澗流,一邊架好 HIGRACE Z100 支架系統的 CPL,一邊找著角度。發現周遭的枯木、苔癬、蕨類,比那水流更有戲。因此換了幾個構圖以植被為主,流水為輔。回到家仔細一看,發現那蕨類的光影,在特定的角度構成了一張臉。以為自己在拍攝蕨類澗流,卻意外拍到了沉睡在森林裡的巨人。畫面完全天然,我只有加強光影對比。發現的時候時在是太興奮,太感動了,因為這些光影,畫面多了些故事性與想像。
〈巨人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這是手機拍攝當時取景的畫面,其實就已經看得出人臉的輪廓。
為了濾掉水面的反光,這邊拿出了濾鏡組換上 CPL 來實戰演練。
〈計程車博物館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〈計程車博物館〉Z 7II + NIKKOR Z 14-24mm f/2.8 S
上圖充滿了平行的線條,還滿適合看出 14-24mm 在變形抑制的水準。(這張完全沒有做任何變形後製)

總結:Nikon 給 F 接環用戶的情書

一開始拿到新機,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即投入拍攝,看著窗外的雨,令人只想逃,這雨也幾乎就壟罩了北台灣一個月。從一開始急著逃離,到後來思考如何在這樣的天候找尋題材,也算是把靜態、動態的主題,都玩過一輪了。

Z 7II 的價值,我會定位為一封給 F 接環用戶的情書。

「一起經歷風風雨雨這麼多年,每個決定性的瞬間,每個難忘的美景,我們都形影不離。

你為我不吝揮金如土,我也為你使出渾身解數,一直用最大的努力,想成為你可靠的另外一半。不論是在極地、高山、水底,不管是平和的親子紀錄,還是戰地的歷史畫面,我都伴隨你與時俱進,不斷提升自己。

當世道從單眼轉向了無反,我也不惜為你千錘百鍊,蛻變瘦身。

我這麼做,無非是為了告訴泥坑單眼的用戶,Z系統的臂彎準備好迎著你!」

Z 7II 算是把 Z7 力有未逮的對焦性能提升。滿足專業用戶對於雙卡槽的信心需求,加入了 SD 卡槽,讓原有的單眼用戶在跨越系統的時候,不用馬上面對 XQD 又一筆開銷,算是在跟單眼用戶溫情與信心的喊話。

至於原有 Z7 的用戶,又該怎麼評估自己是否需要升級?我想這關乎拍攝的題材,就靜態的風景拍攝來說,Z7 本身的條件還頭好壯壯。這就視使用者對於多了 SD 卡槽,還有 900 秒的延長快門的需求度有多高。如果有人像、寵物貓狗拍攝比重高,Z 7II 對焦的性能,是令 Z7 使用者有感的進步。

最後讓我用爸媽的合照結束這個回合。我「雨雲逃離計畫」的開始,之所以前往高雄,是為了幫我射手座的老爸慶生。我爸媽從車站接到我們,馬上想在天黑前先帶乖孫去公園玩。小小貓在陰雨的北部確實關了好一陣子,一踏上開闊的空間,便像脫韁的野馬。我們在美術館附近公園一直待到天黑,小小貓的阿公阿嬤一直想把乖孫喚來合照,但小小貓還在狂奔,我看爸媽那夕彩前的身影,乾脆讓小小貓繼續一旁玩鬧,幫爸媽拍下這個畫面,他們相視而笑的樣子則留給大家自行想像。

我在逃離雨雲,要去拍風景,要去拍鳥。我以為我在追趕拍攝的題材,其實我在追趕的是時間。每一個快門都是為了追趕時間。想用那每一個快門留住當下。留住老爸六十幾歲生日這天的雲彩,留住爸媽幸福在一起的身影。
〈一輩子〉Z 7II + NIKKOR Z 70-200mm f/2.8 S

作者簡介

Nikon NPS 攝影師
WICKED RICKY 黃盈碩
Instagram

Z 7II 產品規格表

畫素

4570萬

處理晶片

EXPEED 6 雙影像處理引擎

感光度

64-25,600

高速連拍

10fps

對焦點

493 (單點AF)

錄影能力- 4K

60fps 

螢幕

掀翻式, 3.2吋, 210萬畫素觸控螢幕

無線傳輸

SnapBridge (藍牙&WiFi)

電池拍攝張數

EN-EL15c - 380 (觀景窗模式)

重量

615g (單機身淨重, 不含電池、記憶卡)

漫遊土耳其:長焦鏡頭下的綺麗風光 NIKKOR Z 100-400MM F/4.5-5.6 VR S